Ana səhifə

這本文法書是為我仰光學院的學生們寫的,為了促進他們對巴利語的研習,更容易深入研究。據我所知,並沒有任何巴利語的文法書,適合沒有梵語基礎的學生的需求。Muller、Frankfurter 、Minayef的文法書, 它們是為稍有涉獵過梵語的人寫的,把他們的書讓沒有梵語基礎的學生讀,只是徒增困惑,完全沒有效益。再者,這些文法書並不十分完整,只是名詞和動詞的詞形變化組成。Mr


Yüklə 2.48 Mb.
səhifə1/22
tarix26.06.2016
ölçüsü2.48 Mb.
  1   2   3   4   5   6   7   8   9   ...   22





這本文法書是為我仰光學院的學生們寫的,為了促進他們對巴利語的研習,更容易深入研究。據我所知,並沒有任何巴利語的文法書,適合沒有梵語基礎的學生的需求。Muller、Frankfurter 、Minayef的文法書, 它們是為稍有涉獵過梵語的人寫的,把他們的書讓沒有梵語基礎的學生讀,只是徒增困惑,完全沒有效益。再者,這些文法書並不十分完整,只是名詞和動詞的詞形變化組成。Mr. James Gray 有本文法書,他寫書的目的跟本書一樣,但已經絕版多年。此外, 那本書有兩個缺點: 巴利是採緬文字體;內容方面,則對這些準備專攻巴利的學生而言,又太淺顯。


我認為,這是第一次,語源經過系統處理,完全依歐洲的研究方法進行。句法那章節也是這樣,雖然不十分徹底(如果要完整,將需要特殊篇幅),它是個新特色,句法迄今從未被考慮到要處理,目前唯一個實例是仰光浸禮會教友學院,1899出版, H . Tilby的《巴利語文法》,但它非常簡潔,規則的解說方面並沒有範例。
在沒有梵語的幫助下,所經歷到最大的困難是一些語形的解釋,主要問題是在音的同化和動詞。學者非常理解巴利的構成,因此這樣解釋,好像太過武斷,某些狀況不能說是無法理解。因此,雖然我宣稱目標是為沒讀過梵語基礎的學生寫的,在主體部份,多少也參雜一點梵語語法相關的解說,這會是種明智的作法,會讓人更清楚地理解那些語形。學生們可以自由的跳過去,當作是巴利的語形,在他們接觸到就是這個樣子。不過,我會建議他們再作精讀。
條例雖然為數眾多,每一條全都取自《本生經》的例子說明,和從其他書籍、當地的巴利文法書而來。條則也經過編號,在查閱條例規則,就容易參照,隨時可引用,提供學生更便利地研讀文法,實際運用在經典的研究。
語法上的發現通常是不被期望的,但是學者們將會在這本書找到,有些未曾在歐洲巴利文法書裡出現過的東西。
以下是我所使用的當地巴利語文法參考書︰“ saddaniti”,“maharupasiddhi”, “maharupasiddhi tika, “akhyatapadamala, “moggallana”, “kacchayana”及“galon pyan”。我利用了所有能取到,在歐洲出版的巴利文法書。
Chas. Duroiselle

1906年12月20日于仰光

再版序

寫這本文法書的因緣, 是由於當時教學的迫切需求,才設想出來,在短短三 個多月間,如火如塗地編寫、付印。有些錯誤禁不住地孳生–現在業已校正。這本書在歐洲獲得正面支持、回響的程度,遠超過筆者所預期的,如果我當初有過什麼期盼的話。不過,在印度並沒有受到正面的評論︰它有重大的缺陷,印度賢達們有兩項見解。第一、這本書並沒有恪遵古老的印度文法系統來解說。這個可敬的系統,是每個學者一眼就可以認出、最適切的, 實際上是唯一的系統。當今用來傳授知識、 也是在最早的梵語文法書的模式,第一本巴利文法書也是這樣創作編定。但是,還有其他方法;不單只有我在思考那個古老的印度系統,無論它有如何崇高的優點,它無法成功地採用更清晰、更迅捷、更合理的西式教學法。它背離一般人的學習認知模式,筆者並不認為需要比較參照梵語形式來引申出巴利。必需記取的是, 對已經熟悉梵語的人,若他們想接續作巴利的研究,這種比較研究方法是卓越有效。不過,這無法回應本書讀者們的實際需求。這本書是為那群完全沒有梵語基礎的年輕學生們寫的,他們並沒有絲毫意願要做這類後續的研究。再者,那些以後有可能荷擔這類課程的人,這兩種語言間的密切關係,會變得容易明了。第二項,條例( 603 )提到所謂“Nominative Absolute (主格獨立結構)”, 有本在仰光出版的巴利書,書名“Niruttidipani”有解釋到。M. Monier Williams在他的梵語語法書的序文也有提及。



繁重的行政工作及著書工作,不允許我跟盯二版的付印。仰光學院的教授U Maung Tin樂意承擔這繁重的工作,他已經校閱過,從字母校到完整的一部書, 訂正了每一個錯誤。做過校閱的人,就能理解我舊時學生發心服務的重要,在此至誠的感謝他。
Chas. Duroiselle, 1915

於曼德勒
三版序


大多數初級的巴利文法書,是尋序漸進來教導語言所架構的要素。所以,當你要查名詞的語尾變化或者動詞詞形變化時,你會發覺: 它們是難以當作參考書來使用。這本書因為它的實用性和簡明,涵概了巴利語言的要素,章節完整,是很好用的參考書。它不是為語言學家寫的,但是它很適合對巴利語法不太有經驗的學生研習。基於這些理由,我發現它極其有用,我把它推薦給看過數本文法書,逐漸作些練習,想要引進基礎的巴利語法的人。在你讀過入門書,並且轉讀巴利經文時,你將發現這本書極其好用。

很遺憾,這本書已經絕版多年了, 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。知道的人跟我一樣,都用複印本。因此,我認為把文本輸入電腦,不但對我本人有用,也對其他有心研讀巴利的人有利益。

在編輯過程中,我由原文中做了些修正, 我保留了大部份的古體英文的拼寫和用法。因為它有種魅力,它本身就是一門語言學。在過去80年, 巴利語並沒有改變,但是讀者們將會看到英語的改變有多少。我所作的訂正,主要是在版面的編輯,以及原書標點的錯誤。然而,我或許留下些未更正的錯誤,也造了些新的錯誤,那就有待第四版的編輯來做英語的更正。

我要感謝Sayadaw U Jotika,他是最早拿這本書給我看的人。也感恩為我複印的Goh Poay Hoon女士。此外, Sean Doyle慷慨地讓我使用他的掃描器和光符識別軟體來掃描原書,產生一份初稿待以編輯;掃描後Gary Dellora編定初稿, Aniek Ley 則捐贈了編輯所用的電腦。願以此功德迴向涅槃菩提資糧!

法王比丘(U . Dhamminda)

1997 年于毛淡棉



出版資訊: (第4.3版)

第四版是經大規模以萬國碼(Unicode)來修訂電子檔巴利字體,現今的電腦並不需安裝特殊字型就可以顯示。我訂正了印刷上的錯誤,版面及表格排定也較美觀,但大體上我並沒有去更動或編輯文本內容。(Eisel Mazard, 2007年十月于西雙版納)


序言:

學者Mazard的序很長,很大的篇幅在介紹Duroiselle之前,西方學者在斯里蘭卡、緬甸等國作巴利文法的學術研究以及當時的政治背景。致力於學術研究者,敬請參考原文。以下為Mazard序言中,對Duroiselle文法書評論的重點:




  1. Duroiselle廣範運用《本生經》及後期巴利藏文獻,形成他對「正確」使用巴利語的概念。譬如:他列了許多語尾變化的語形及動詞變化,那些是其他作者的變化表上沒有的。對於學者這是很有用的參考資料,但對初學者而言這是很混亂(甚或有點矇混)。

  2. 儘管他的資料是取材於傳統巴利藏,但他採用非常寬鬆的(英語)文法術語,也改變格位的順序。後者最為困擾!傳統巴利格位名稱是以序數來訂的,因此這個改變讓傳統的文法用語陷入混亂。

  3. 他有時合併了梵語和巴利的字根(和規則),也很敏銳的報告出這些語言如何地差異,並且試圖著參考相當早期的語言如吠陀等來解釋巴利的不規則。在當年,這本書給人相當深刻的印象,雖然是應予稱揚,可是這樣的報告書相當困擾。因為作者在梵巴(字根)間穿梭,好像認定讀者都能分辨、能分開解釋梵巴。

  4. 我正著手準備這第四版,努力重新編排版面,並調制出對三版一些細末節枝的更正。在過去十年,轉檔及數位檔案的格式改變很多,這就需要相當的功夫來改檔。三版的製表被抱怨不美觀,四版就好多,數位檔案可以迅速搜尋、參考。

  5. Duroiselle這本文法書,從初版到今天已整整經過一世紀了,它仍然是非常實用的資料,可能至今所有的巴利文法出版刊物,都無法比它所處理的主題更簡潔明瞭;或者可以說傳統巴利文法研究文獻中,沒有比這本書更為精通嫻熟的。這是對這位孜孜不倦的學者永恆的見證,或許也反應出對這個領域後續研究的忽略吧!

Eisel Mazard, 2006年於寮國永珍

(註: Mazard正在為巴利聖典協會作巴利《迦旃延文法旁註書》的研究專案。本書中有關Mazard的訂正、補充以藍字標出, 評論將會以中括號夾註小字[E.M.:]。)

附錄1
在這本書裡, 用了些術語,這裡收集了對這些術語的定義的字典。


從格、奪格(Ablative)︰是語法的格位(case),表示分離,離開的方向,有時指方法或動作作者,或做某些動詞的受詞。它被用於拉丁語和其他印歐語系語言。
受格(Accusative)︰受格是名詞、代詞、形容詞或者分詞在語法上的格位,它是動詞的直接受詞,或者作某些介詞的受詞。
主動(Active)︰ 表明句子的主詞正進行,或者正引發動詞所表達的行動。需使用動詞詞形或者語態。
形容詞(Adjective)︰任何一類的字彙,用來修飾名詞或者其他實詞, 得以限制、描述,或者指定、區別。英語有些語形的字尾,例如: -able,-ous,-er和 -est,或者在句法上直接置於名詞或名詞片語之前,譬如: “a white house(一所白色的房子)”,這個“ white (白色的)” 是形容詞。
過去式(Aorist)︰ 某些語言的動詞形式,例如古典希臘語或者梵語,在直說法語態裡表達過去的動作。
(動詞)詞形變化、活用(Conjugate)︰以動詞的語形變化來表達其單複數、人稱、語氣、語態和時態。
為格、與格(Dative)︰為格是語法的格位,一些印歐語言,如拉丁語和俄語,以及在一些非印歐語系的語言裡使用,表達動作的受者,並且和介詞或者其他功能詞一起用,意義上跟英語的to 的for相當。
語尾變化、曲用(Declension)︰ 在語言學上,某些語言的名詞、代詞和形容詞字尾的詞形變化,在格位、數量、性別等的改變。
屬格、所有格(Genitive)︰該格位表達擁有、度量或來源。
連續體(Gerund)︰ 與拉丁文的動名詞類似,像英語動詞字尾加 –ing來作為名詞使用,如: “ We admired the choir’s singing (我們欣賞唱詩班唱歌)” , 句中的singing (唱歌)即是。
文法(Grammar)︰單詞的語形變化、句法和單字所構成的語言系統。
詞形變化(Inflection)︰ A .透過增加接頭詞、接尾詞, 所綴成的替換字,如同在英語“dogs(小狗們)”是從“dog(狗)”而來;或者, 改變語基的形式,像英語“spoke(講話/過去式)”是從“speak(講話/現在式)”而來。它表達語法的屬性,例如數量、人稱、語態或者時態。B .動詞詞形變化。C . 如名詞語尾變化或動詞活用。
疑問詞(Interrogative): 用以提問問題的構成詞, 如疑問副詞、疑問分詞。
處格(Locative): 文法格位,表地點或相關的時間,如同拉丁文的domi, ‘at home’。
主格(Nominative): 文法的格位,屬謂語動詞(Finite Verb)的主詞,如“I wrote the letter.”句中的I。它也是連繫動詞的主詞: These are his children. 中的 children.
可能/願望式(Optative): 某些語言的構成式,如希臘文用其以表達願望。以假設語氣陳述,表達願望或想要,如: Had I the means, I would do it. (我當時要有工具的話,就會做。)
現在分詞(Present Participle): 用以表達現在動作的分詞,英語是以動詞加-ing,表達與主要子句、謂語動詞同時發生的動作,作用是動詞性的形容詞。
被動語態(Passive): 動詞的一種語態,表達文法上的主詞是動作的受者。譬如:They were impressed by his manner. 句中“were impressed”是被動式。
分詞(Participle): 某些語言中,動詞的形式,譬如英語的分詞是用來作形容詞,例: We had some baked beans.句中的“baked”。它與助動詞合用, 來表達時態、語氣。如過去式被動句:The beans were baked too long. 句中的“baked”。
過去分詞(Past Participle): 動詞的詞形,表達過去、完成動作或者時間,其用作動詞性形容詞,如baked beans、finished work片語中的baked 和finished。加助動詞可形成被動語態、完成式或過去完成式,如She had baked the beans. The work was finished. 其亦稱完成分詞(Perfect Participle)。
接頭詞(Prefix): 詞綴的一種,如 disbelieve的dis-。置於字首衍生一詞或詞形變化。
代名詞(Pronominal): 作為代稱詞。像是一名詞用來指稱一人、地、事物。如:His choice 中的his為代名詞性形容詞。
詞根(Radical): 形成字根或其出處。基本上, 詞根是整個詞形變化的來源。從頭開始用詞根才是解決之道。
中間型 (Reflective): 動詞的主詞與受詞在文法關係上是相同的人或物,用來表達動作返回主詞它本身,如: Gary hurt himself. 與 Jane threw a party for herself.
梵語(Sanskrit): 古印度語言,印度教(婆羅門教)、吠陀及印度古典文學使用。
實詞(Substantive)︰ 1. 表達存在的;例如動詞to be。2. 名詞實詞指稱一名詞或者與名詞相當者。
接尾詞(Suffix)︰ 詞綴,增加在單字或者語幹後面的尾綴,能形成另一個單字,或者作為動詞曲用的接尾詞,例如:“gentleness(文雅)”的-ness,“walking (走路)”-的ing,或者“sits(坐/第三人稱現在式)”的s。
呼格(Vocative)︰ 語法的格位,在拉丁語和某些其他語言使用,來表達呼喚、呼歎某人或者某事物。
動詞性形容詞(Verbal Adjective)︰ 由動詞衍生而來的形容詞,在某些文法結構上,例如: 分詞片語,它保存了動詞的句法特徵,如及物性和接受名詞性、動詞性補語的能力。

目 錄


(括號內數字為規則條例號數)
第一章 字母 (The Alphabet) ...p.1

• 母音 (2-5)

• 字母的分類 (6)

• 發音 (10-11)

• 連接子音 (12-13)


第二章 連音(The Sandhi) ...p.4

• 介紹 (14-16)

• 母音連音 (17-27)

• 插入子音 (28)

• 子音連音 (29-36)

• 輔音連音 (37-46)

• 字母的互換 (47)

• 符號說明 (48-50)





第三章 同化 (Assimillation) ...p.13

• 介紹 (51-52)

• 同化的分類 (53)

• 通則 (54-66)

• 鼻音的同化 (67-69)

• y 的同化 (70-79)

• r的同化 (80-84)

• s的同化 (85-95)

• h的同化 (96-102)


第四章 強化 (Strengthening) ...p.19
第五章 語尾變化 (Declension) ...p.21

• 語幹或語基 (116b)

• 性別 (116 c/d)

• 格位 (116f)

• 語尾變化的分類 (117)

• 語尾變化通則 (118)

• 語幹母音-a結尾 (119-121)

• 男性字字尾為-a: deva (122)

• 中性字字尾為-a: rupa (123-124)

• 名詞字尾為-a (125)

• 女性字字尾為-a: kabba (126-127)

• 男性字字尾為-a: sa (128)

• 名詞字尾為-i, (129)

• 男性字字尾為-i: kapi (130-131)

• 女性字字尾為-i, ī : ratti (132-133)

• 中性字字尾為-i: vari (134)

• 名詞字尾為-ī (135)

• 男性字字尾為-ī, dandī (136-137)

• 女性字字尾為-ī: nadī (138-139)

• 名詞字尾為-u (140)

• 男性字字尾為-u: bhikkhu (141)

• 女性字字尾為-u: dhenu (142-143)

• 中性字字尾為u: cakkhu (144-145)

• 名詞字尾為-u (146)

• 男性字字尾為-u: sayambhu (147)

• 女性字字尾為-u: vadhu (148)

• 語幹字尾為雙子音(149)

• 特殊名詞go, sakha (150-151)

• 語幹字尾為子音的語尾變化(152)

• 語尾變化: atta (154)

• 語尾變化: brahma (155)

• 語尾變化: raja (156)

• 語尾變化: puma (157)

• 語幹字尾為-s: mano (159-160)

• 語尾變化: ayu (161)

• 語幹字尾為-r: sattha (163)

• 語尾變化: mata, pita (164)

• 語幹字尾為at,vat,mat,bhavaj: (166)

• 語尾變化: arahaj (167)


第六章 名詞和形容詞女性字語基的構成...p.39

• 女性字接尾詞 (181)

• 實詞的女性字語基 (182-192)

• 形容詞的女性字語基(193-195)





第七章 形容詞 (Adjectives) ...p.43

• 形容詞字尾為-a (197-201)

• 形容詞字尾為-ī (202-204)

• 形容詞字尾為-i (205-210)

• 形容詞字尾為-u (211-214)

• 形容詞字尾為-u(215-218)

• 語基字尾為子音的形容詞 (220-224)

• 語尾變化: maha (226)

• 語尾變化: dhīma (228)

• 語尾變化: gunava (230)

• 形容詞字尾為-vi (231-235)

• 否定形容詞 (236-237)

• 比較 (238-247)

• 不規則形容詞 (247)





第八章 數詞 (Numbers) ...p.54

• 基數和序數一覽表 (251)

• 基數 (252-272)

• 序數 (273-278)

• 由數字衍生的副詞 (279-287)


第九章 名詞、代名詞性形容詞、代名詞性衍生字...p.60

• 人稱 (288-296)

• 指示代名詞 (297-311)

• 關係代名詞 (312-314)

• 疑問代詞 (315-318)

• 不定代詞 (319-327)

• 其他代名詞 (328-335)

• 代名詞的衍生詞 (336-352)

• 形容詞用作代詞的語尾變化 (353)


第十章 動詞 (Verbs) ...p.71

• 介紹 (354-369)

• 動詞原形 (369)

• 第一類動詞 (370-371)

• 重複的規則 (372)

• 第二類動詞(373)

• 第三類動詞 (374-375)

• 第四類動詞 (376)

• 第五類動詞 (377)

• 第六類動詞(378)

• 第七類動詞 (379)

• 現在式系統的動詞變化 (381-403)

• 不規則動詞 (404)

• 過去式 Aorist (405-426)

• 完成式系統 (427-430)

• 未來式系統 (431-438)

• 分詞: 現在式 (439-448)

• 未來分詞 (449)

• 過去被動分詞 PPP (450-464)

• 過去主動分詞 PPA (465)

• 未來被動分詞 FPP (466-469)

• 連續體 Gerund (470-472)

• 不定體 Infinitive (473-477)

• 被動式 Passive (481-490)

• 使役動詞Causative (491-497)

• 名動詞 Denominative Verbs (498-502)

• 意欲動詞 Desirerative (503-507)

• 強意動詞 Intensive Verbs (508-509)

• 不完全變化及不規則動詞(510-513)

• 動詞的接頭詞 (514-522)

• 完整的動詞變化表: pacati (523)

• 完整的動詞變化表: coreti (524-527)

• 主要字根的動詞詞形變化表: (528)


第十一章 不變化詞 (Indeclinables) ...p.124

• 衍生副詞 (531)

• 格位形成的副詞 (532)

• 純副詞 (532iii)

• 介系詞 Preposition (533-537)

• 連接詞 Conjunctions (538)





第十二章 複合詞 (Compounds) ...p.128

• 介紹 (539-541)

• 相違釋 (Dvanda) (542-544)

• 依主釋 Tappurisa (545)

• 持業釋 Kammadharaya (546)

• 名詞同位語Apposition (547)

• 帶數釋Digu (548)

• 鄰近釋Abyayibhava (549)

• 有財釋 Bahubbīhi (550-551)

• 從事複合詞Upapada (552)

• 不規則的複合詞Anomalous (553)

• 綜合複合詞 (554)

• 字彙作複合時的改變 (555)

• 動詞性的複合詞 (556-557)





第十三章 衍生法 (Derivation) ...p.142

• 介紹 (558-574)

• 基本衍生接尾詞Kita (575-578)

• 二次衍生 Taddhita (579-581)

• 接尾詞-kvi的使用 (582-584)


第十四章 句法 (Syntax ) ...p.160

• 句法 Karaka (587)

• 句子的順序 (588)

• 冠詞 Article (589)

• 一致Concord (590-592)

• 主格Nominative (594)

• 屬格Genitive (595)

• 為格 Dative (597)

• 對格 Accusative (598)

• 具格Instrumentative (599)

• 從格Ablative (600)

• 處格Locative (601)

• 呼格Vocatives (602)

• 屬格及處格獨立結構(603)

• 形容詞的句法(604)

• 代名詞的句法 (605-609)

• 重複 Repetition (610)

• 動詞的句法 (611-618)

• 分詞的句法 (619-622)

• 不變化詞的句法 (623)

• 直接和間接敘述句(624)

• 疑問及否定 (625)




第十五章 音律 (Prosody) ...p.182

• 介紹 (626-627)

• 音步Feet (628-629)

• 長短音節 (630)

• 音律的種類 Varieties of Meters (631)

• 等同調 Sama Class (632)

• 半分調Addhasama Class (634)

• 不等調 Visama Class (635)

• Vetaliya (642)


勘誤表
略語表
Abl. = Ablative 從格

Acc. = Accusative 對格

Adj. = Adjective 形容詞

Adv. = Adverb 副詞

Aor. = Aorist 過去式

Cau. = Causative 使役動詞

Cond. = Conditional 條件句

Dat. = Dative 為格

f. = Feminine 陰(女)性

FPP = Future Passive Participle 未來被動分詞

Gen. = Genitive 屬格

Gerd. = Gerdund 連續體

Ind. = Indeclinable 不變化詞

Inf. = Infinitive 不定體

Imp. = Imperative 命令句

Inst. = Instrumental 具格

Loc. = Locative 呼格

m. = Masculine 陽(男)性

Mid. = Middle 中間型

n . = Neuter 中性

Nom. = Nominative 主格

Opt. = Optative 願望、可能式

P.P.A. = Perfect Participle Active 過去主動完成分詞

Pres. = Present 現在式

PPR. = Present Particle 現在分詞

P.P.P. = Passive Perfect Participle 過去被動完成分詞

Sansk. = Sanskrit 梵語

sg. = Singular 單數型

pl. = Plural 複數型

1. = 第一人稱

2. = 第二人稱

3. = 第三人稱

√ = 字根



第一章 字母 (THE ALPHABE)
母音

1. 巴利是由41字母組成;也就是: 6個母音,2個雙母音,32個子音以及一個鼻音的輔音(m/j)稱 Niggahīta。

2 . 母音分為長母音及短母音;短母音為 a, i, u; 長母音為 a,i,u。

3. 長母音的音長,大約是兩個短母音,因此長母音發音約短母音的兩倍長。

4. 長母音的特徵是上有一短槓。除了以上三個長母音外,母音在子音連字或雙子音之前,在音律上,所有這種短母音都發長音: 如,bhikkhu,在 kkh 前的–i; rattha, 在tth前的-a; puppha, 在pph前的-u。短母音 a, i, u 後面接輔音j,要發長音,如 pupphaj (一朵花), ccakkhuj (一隻眼), kapij (一隻猴子)。
5. 兩個雙母音是 e 和 o,永遠是長音。它們是文法上的雙母音,因為它們本來就是兩母音相連的結合及縮略(a+ i  e 以及 a + u  o )。實際應用上,它們只是單純的母音。
字母的分類

6. 子音可分成: 25個塞音(mutes),5個半母音(semi-vowels) ,1個擦音(sibilant)和1個氣音/摩擦音(aspirate/spirant)。這25個塞音,依照它們的形成及發聲部位,可分五組,每組各有五個音。圖表一為字母分類。

7. 目前 l 通常被認為是個半母音,它也是個流音,它是 l 的變型;在 MSS貝葉經裡, l 和 l 是互換替代字。l 有時會取代 d。它是個舌音,因為它當同類的字母(t,th 等)發音相同。

8. 輔音(m /j) 正確說來並無同類;它只是呼吸所造成的鼻音,只出現在短母音後,如 aj, ij, uj。

9. 稱為喉音(Gutterals聲門音), 因為它們是由喉嚨發音的。顎音(Palatals)是舌壓前顎所發出的聲音。舌音(Linguals)是舌往上捲,接觸到後顎。稱為齒音(Dentals)是因為它們的發音是藉助牙齒。唇音(Labials)是藉著雙唇而發出聲音的。鼻音(Nanals)是聲音經由鼻腔。擦音(Sibilant)是發音時會產生ㄙ聲。摩擦音(Spirant)是種強烈、重的氣音。稱為塞音(Mutes)是因為,如果沒有母音的幫助,它們並不是很容易地就可以發出聲音。清音(Surd)既平又硬,無聲調。濁音(Sonants)則是軟的,由是胸腔發音的。流音(Liquids)可以很容易地跟其他子音結合,l 或許算是例外。氣音(Aspirate)發音時要有種重的呼吸,或者後面加個「h」的音。同組的非氣音(Unaspirate)是自然發聲,不需費力,也沒有加「h」音。
圖表1: 字母分類表





子音 (Consonants)

母音(Vowels)

清音(Surd)

濁音 (Sonants)










非氣音









半母音











短母音

長母音







喉音

Gutturals



k

kh

g

gh

v




h




a

a

e

o


顎音

Palatals


c

ch

j

jh

b

y







i

i

舌音

Linguals


t

th

d

dh

n

r, l
















齒音

Dentals


t

th

d

dh

n







s







唇音

labials


p

ph

b

bh

m

v







u

u

(輔音 m/j 為濁音; s 為無聲清音)
發音

10. 母音

a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“art”的 a一樣。

a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“father” 的 a 一樣。

i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“sin”,“pin”的 i 一樣。

i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“been”、 “sheen”的 ee一樣。

u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“put”, “bull”的 u 一樣。

u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“fool”, “boon”的 oo 一樣。

e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“table”, “fate”的 e 一樣。

o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“bone“,“stone“的 o 一樣。
11. 子音

注意: 所有的氣音跟非氣音發音本身是一樣的,氣音(較重)後面加個 “h”的音。因此,在此僅提供非氣音:

k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king的k [k]一樣。

g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garden, go 的g [g]一樣。

n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king, bring的ng [η]一樣。

c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church, chip的ch [ts]一樣。

j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jail, jar的j [dz]一樣。

b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banyan 的ny [nj]一樣。

t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table, tack的 t [t] 一樣。

th 的發音,要記住它跟英文字彙,如“the”, “thin”等的“th”從來就不一樣。它只是個 “t”一樣, 發音要多用點力。(th/ dh/bh/ph是單子音。)

d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deed 的 d [d] 一樣。

n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nag 的 n [n] 一樣。

p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 part 的 p [p] 一樣。

ph 的發音,要記住它跟非氣音的p是一樣的,不要像英文單字的philosophy的“ph”那樣發[f]。

b 的發音跟英文單字book的b [b] 一樣。

m, y, r, l, s, h 的發音跟對應的英文字母相同。

v 前若無子音, v的發音應該[v]如同vine, vile的v。但是前面若有子音,v應該像wind, win的w[w]那樣地發音,所以tva要唸成[twa]。

j 輔音永遠在字尾,在緬甸唸成像英文單字 jam, ram的m [m] 一樣,在斯里蘭卡則唸成 bring、king的ng [η]。

子音連音

12. 兩個子音遇合,或形成連結或是雙子音。譬如:vassa , kattha和pandapeti,這些ss, tth及nd是兩個相連的子音。


13. 同一群組/列的字母(即: 同為塞音五組中的喉音、顎音等),才能夠放在一起,形成一組子音的連字: 每列前四行中,第一、二行氣音、非氣音,第三、四行氣音、非氣音作連結;那第五行的鼻音,則可跟同列其他四個氣音、非氣音相連結。

第二章 連音 (SANDHI)


■ 介紹

14. 連音(Sandhi, union)是文法的一部份,它是字與字連結的改變,用以促成音律的和諧悅耳。


15. 這些改變通常是發生在: (a)當一個單字,字尾為母音,連結下一個字,它的字首也是母音。(b)當一個單字, 字尾為母音,連結下一個字,它的字首是子音。(c)單字字尾為輔音j,它跟下一個的字的連結;不論下一個字的字首是母音或子音。
16. 從以上可知,連音可分三類: (I)母音的連音, (II)子(混)音連音, (III)輔音連音。

註: 學生在學習其他章節前,並沒有必要強記、非得精通這些連音規則不可。但是要仔細唸過一遍,在閱讀的過程中,要是對連音的形成、結合有困惑,要隨時回來查閱。


I. 母音連音 (Vowel-Sandhi)

17. 一母音在另一母音前, 應被省略(前略後同)。範例:

省略母音a, yassa+indriyani  yassindriyani; Ajja+ uposatho  ajjuposatho

省略母音a, ma + avuso evarupaj akasi  mavuso...;

tada+ utthahi  tadutthahi

省略母音i, udadhi+umiyo  udadhumiyo; aggi+ahito  aggahito

省略母音i, bhikkhuni + ovado  bhikkhunovado; migi + iva  migiva

省略母音u, dhatu + ayatanani  dhatayatanani;

dhatu + indriyani  dhatindriyani

省略母音u, jambu + adini  jambadini; jambu + irita vatena  jambirita vatena

省略母音e, laddho me + okaso  laddho m’okaso

gatha me + udirita  gatha m’udirita

省略母音o eso + avuso ayasma  es’avuso ayasma

註: 當i在母音前,很少被省略掉。tunhassa的表達法,是個省略的例子: tunhi +assa  tunhassa;然而tunhi ahesuj 則沒有改變。


18. 母音接在另一母音後,若其為不同組母音,則省略。例:

i) cakkhu + indriyaj  cakkhundriyaj

ii) yassa + idani  yass’idani

19. 省略第一個母音,長化第二個母音(前略後長)。例:



i) tatra + ayaj  tatrayaj

ii) sa+atthika  satthika

iii) kiki + iva  kikiva

iv) kamma+upanissayo  kammupanissayo

(註: 短母音 a, i, u 的長化的表達法,是以加一短槓“-”在短母音上面。)
20. 有時省略第二個母音,長化在前的母音(前長後略)。例:

i) vi + atimanent  vitimanenti

ii) kijsu + idha vittaj  kijsudha vittaj

21. (重音化)通常:


  1   2   3   4   5   6   7   8   9   ...   22


Verilənlər bazası müəlliflik hüququ ilə müdafiə olunur ©atelim.com 2016
rəhbərliyinə müraciət